• 推展中心首頁
  • 物理組
  • 化學組
  • 地球科學組
  • 數學組

臺大科學推展中心

  • 學術資訊
    研討會訊息 演講與活動 公告事項 國科會計畫時程
  • 活動成果
    成果報導 IYBSSD X TAIWAN
  • 科學傳播
    SPEC Monthly 電子報 自然科學與永續研究發展簡訊 科普微電影
  • 研究亮點
    研究現況與成果 研究人物專訪 國內外學術獎項 諾貝爾獎專欄
  • 女科學人
  • 會議資源
    會議時間調查 會議報名系統 會議簡報分享
  • 關於中心
    中心介紹 中心成員 聯絡我們
  •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search
領域:
SuMoTuWeThFrSa
2728293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1234567
SuMoTuWeThFrSa
2728293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1234567
搜尋
寂靜星系:遙遠的小老頭以及它早衰的秘密

寂靜星系:遙遠的小老頭 以及它早衰的秘密

《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於今(2025)年初刊登了一篇研究,介紹了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距離地球極為遙遠的寂靜星系,該星系正以驚人的速度排空其氣體儲備,徹底停止恆星的形成,走向消逝。

更多相關資訊
保持謙虛,在數據與模擬之間,探尋氣候未來—專訪臺大大氣科學系黃彥婷副教授

保持謙虛,在數據與模擬之間,探尋氣候未來—專訪臺大大氣科學系黃彥婷副教授

大氣科學奠基於基礎物理上,說是科學,卻又與生活息息相關。地球變暖的故事持續上演:冰川融化、極端降雨、熱浪頻繁。但氣候學家越往裡走,越發現這是一個錯綜複雜的棋局。為什麼北極暖得快,南半球卻慢半拍?為什麼減少空污,升溫反而更急促?這些問題的答案,藏在大氣與海洋之間無聲的對話裡;以「謙虛」為師,透過模擬、觀測數據與理論方程式,黃彥婷教授將氣候變遷的訊息聽得更清楚,持續在研究中前進。

更多相關資訊
利用地震波的衰減窺探臺灣大屯火山區的岩漿及地熱庫

利用地震波的衰減窺探臺灣大屯火山區的岩漿及地熱庫

地震發生時,震波會從震源以最短的路徑傳遞到不同地震儀所在的地方。因震波在不同的地質構造會有不同的傳遞速度,地震學家可以藉由震波抵達地震儀的時間(到時,arrival time)來推測出震波所途經的地方的速度構造。然而震波的能量會在傳播的過程中逐漸衰減。此能量耗散行為可概分彈性與非彈性衰減。

更多相關資訊
寂靜星系:遙遠的小老頭以及它早衰的秘密

寂靜星系:遙遠的小老頭 以及它早衰的秘密

《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於今(2025)年初刊登了一篇研究,介紹了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距離地球極為遙遠的寂靜星系,該星系正以驚人的速度排空其氣體儲備,徹底停止恆星的形成,走向消逝。

更多相關資訊
保持謙虛,在數據與模擬之間,探尋氣候未來—專訪臺大大氣科學系黃彥婷副教授

保持謙虛,在數據與模擬之間,探尋氣候未來—專訪臺大大氣科學系黃彥婷副教授

大氣科學奠基於基礎物理上,說是科學,卻又與生活息息相關。地球變暖的故事持續上演:冰川融化、極端降雨、熱浪頻繁。但氣候學家越往裡走,越發現這是一個錯綜複雜的棋局。為什麼北極暖得快,南半球卻慢半拍?為什麼減少空污,升溫反而更急促?這些問題的答案,藏在大氣與海洋之間無聲的對話裡;以「謙虛」為師,透過模擬、觀測數據與理論方程式,黃彥婷教授將氣候變遷的訊息聽得更清楚,持續在研究中前進。

更多相關資訊
利用地震波的衰減窺探臺灣大屯火山區的岩漿及地熱庫

利用地震波的衰減窺探臺灣大屯火山區的岩漿及地熱庫

地震發生時,震波會從震源以最短的路徑傳遞到不同地震儀所在的地方。因震波在不同的地質構造會有不同的傳遞速度,地震學家可以藉由震波抵達地震儀的時間(到時,arrival time)來推測出震波所途經的地方的速度構造。然而震波的能量會在傳播的過程中逐漸衰減。此能量耗散行為可概分彈性與非彈性衰減。

更多相關資訊
寂靜星系:遙遠的小老頭以及它早衰的秘密

寂靜星系:遙遠的小老頭 以及它早衰的秘密

《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於今(2025)年初刊登了一篇研究,介紹了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距離地球極為遙遠的寂靜星系,該星系正以驚人的速度排空其氣體儲備,徹底停止恆星的形成,走向消逝。

更多相關資訊
保持謙虛,在數據與模擬之間,探尋氣候未來—專訪臺大大氣科學系黃彥婷副教授

保持謙虛,在數據與模擬之間,探尋氣候未來—專訪臺大大氣科學系黃彥婷副教授

大氣科學奠基於基礎物理上,說是科學,卻又與生活息息相關。地球變暖的故事持續上演:冰川融化、極端降雨、熱浪頻繁。但氣候學家越往裡走,越發現這是一個錯綜複雜的棋局。為什麼北極暖得快,南半球卻慢半拍?為什麼減少空污,升溫反而更急促?這些問題的答案,藏在大氣與海洋之間無聲的對話裡;以「謙虛」為師,透過模擬、觀測數據與理論方程式,黃彥婷教授將氣候變遷的訊息聽得更清楚,持續在研究中前進。

更多相關資訊

重要資訊

Information

  • 重要公告 2025.04.02
    重要公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研究誠信電子報】
  • 重要公告 2024.12.20
    重要公告SPEC會議報名 / 會議時間調查系統正式啟用
查看更多

公告訊息

Notice

  • 計畫徵求 2025.05.02
    《2025未來科技獎》即日起至6/30受理線上報名(2025/05/02)
  • 重要公告 2025.05.02
    「2025 台灣國際催化研討會 (TICC-2025)」摘要投稿日期延長至2025年5月15日。(2025/06/18-20)
  • 徵才資訊 2025.04.15
    國科會自然處公開徵求專任助理乙名(2025/04/15)
  • 重要公告 2025.04.14
    歡迎大家踴躍使用地科中心「圖書服務計畫」提供的 Token點數、單篇論文補助及館際合作
查看更多

學術活動行事曆

Calendar

May, 2025
2025.05.10
2025物理實作平台年會
2025.05.21
2025 Conference on Advanced Topics and Auto Tuning in High-Performance Scientific Computing(2025/05/21-22)
過去活動 查看更多

熱門標籤

HotTag

物理 地球科學 科學推展中心 化學 研討會訊息 半導體 公告事項 女性 奈米 跨領域 國科會 數學 ACS 研究亮點 過去活動 整合型計畫 統計 女性研討會 徵才資訊 演講與活動 淨零碳排 學術活動成果 實習計畫 活動報導 催化 國際會議 細胞膜 放電細菌 生物有機 演講訊息 天文望遠鏡 量子元件 奈米粒子 量子震盪 研究成果 南極 台灣空間永續規劃 有機發光元件 熱力耦合模型 量子通訊 AlphaFold 天體力學 整合型計畫徵求 ChatGPT應用 富勒烯 估計量 2024分析技術交流 候鳥 分析技術 森林火災

研討會訊息

Seminar News

  • 數學
    自然科學計算跨領域交流研討會(2025/05/24)
    自然科學計算跨領域交流研討會(2025/05/24)
    瀏覽更多
  • 科學推展中心
    2025年卓越領航研究計畫年度交流研討會
    2025年卓越領航研究計畫年度交流研討會
    藉由不同研究領域之關鍵研究議題、科學原創與技術創新之分享交流,促使學者突破框架,促成跨領域合作,厚植創新研究能量。
    瀏覽更多
  • 化學
    2025年第二十一屆台灣質譜年會暨學術研討會(2025/07/01-03)
    2025年第二十一屆台灣質譜年會暨學術研討會(2025/07/01-03)
    2025年台灣質譜學會第二十一屆學術研討會已開放註冊及摘要投稿
    瀏覽更多
查看更多

演講與活動

Speech and Activity

  • 物理
    【科普演講訊息】THEINVISIBLEUNIVERSE—探索從希格斯玻色子到暗物質的奧秘—(2025/05/08)>
    【科普演講訊息】THE INVISIBLE UNIVERSE — 探索從希格斯玻色子到暗物質的奧秘 —(2025/05/08)
    我們所知的宇宙大多是不可見的,卻透過基本粒子與未知物質塑造著萬物。讓我們一同揭開看不見的宇宙面紗
    瀏覽更多
  • 數學
    Iwasawa2025(2025/6/30-7/4)>
    Iwasawa 2025(2025/6/30-7/4)
    This is the tenth Iwasawa conference following conferences in Besancon (2004),Limoges (2006), Irsee (2008), Toronto (2010), Heidelberg (2012), London (2015), Tokyo (2017), Bordeaux (2019), Cambridge (2023). It is to be hel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Iwasawa
    瀏覽更多
  • 地球科學
    IdealizedHigh-ResolutionSimulationsofaBack-BuildingConvectiveSystemthatCausesTorrentialRain>
    Idealized High-Resolution Simulations of a Back-Building Convective System that Causes Torrential Rain
    瀏覽更多
查看更多

科學人物

Scientist

  • 【人物專訪32】保持謙虛,在數據與模擬之間,探尋氣候未來—專訪臺大大氣科學系黃彥婷副教授
    【人物專訪32】保持謙虛,在數據與模擬之間,探尋氣候未來—專訪臺大大氣科學系黃彥婷副教授
    為什麼北極暖得快,南半球卻慢半拍?為什麼減少空污,升溫反而更急促?這些問題的答案,藏在大氣與海洋之間無聲的對話裡;以「謙虛」為師,透過模擬、觀測數據與理論方程式,黃彥婷教授將氣候變遷的訊息聽得更清楚,持續在研究中前進。
    地球科學
    閱讀文章
  • 【人物專訪31】林學庸,走一條人煙稀少的路,看見與眾不同的風景
    【人物專訪31】林學庸,走一條人煙稀少的路,看見與眾不同的風景
    2024年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的學者林學庸,目前服務於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擔任副教授一職。小時候的林學庸,對自然科學特別感興趣,容易受到自然科學相關課外書所吸引,並在高中時,和同儕一同經歷準備物理奧林匹亞競賽的過程。對物理深感興趣的他,在準備的過程中,沉浸在學習物理的喜悅。
    數學
    閱讀文章
  • 【人物專訪30】當個不接地氣的人—羅立的古海洋與古氣候研究之旅
    【人物專訪30】當個不接地氣的人—羅立的古海洋與古氣候研究之旅
    2024年對羅立來說是相當特殊的一年。這年3月,他的名字登載於世界頂尖科學期刊之一:《自然》(Nature),為其團隊參與國際海洋發現計畫(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383號航次的研究成果,奠定了重大里程碑;同年8月,他的名字再度出現於113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獲獎名單,長期投入科學研究的努力,又一次獲得了肯定。
    地球科學
    閱讀文章
查看更多

研究亮點

Research Highlights

  • 【研究成果】利用地震波的衰減窺探臺灣大屯火山區的岩漿及地熱庫
    【研究成果】利用地震波的衰減窺探臺灣大屯火山區的岩漿及地熱庫
    地震發生時,震波會從震源以最短的路徑傳遞到不同地震儀所在的地方。因震波在不同的地質構造會有不同的傳遞速度,地震學家可以藉由震波抵達地震儀的時間(到時,arrival time)來推測出震波所途經的地方的速度構造。
    地球科學
    研究亮點
    閱讀文章
  • 【研究成果】寂靜星系:遙遠的小老頭以及它早衰的秘密
    【研究成果】寂靜星系:遙遠的小老頭 以及它早衰的秘密
    距今約 137 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原始氣體雲坍縮、形成恆星,結構演化至始星系誕生;尤其在最初的幾十億年是星系形成的黃金時期,當時星系積極地將氣體儲備轉化為新恆星。
    物理
    研究亮點
    閱讀文章
  • 【研究成果】提出優化p值合併法為醫學與基因研究的統計工具加分
    【研究成果】提出優化p值合併法 為醫學與基因研究的統計工具加分
    「身體質量密度(BMI)與某種癌症病人的存活是否有相關性?」「這基因是否和某種疾病相關?」這些問題常利用虛無假設(null hypothesis)來做檢定,從p值決定這假設是否為真,一般p值小於或等於0.05稱為具統計顯著性,否定該虛無假設的命題。社會科學與生醫方面的研究常需統合各方研究資料,合併多來源的p值,來幫助研究者做最終的判斷
    數學
    研究亮點
    閱讀文章
查看更多

學術活動成果

Activity Results

  • 2025國科會大氣科學學門研究成果發表會報導(2025/2/13-14)
    「2025國科會大氣科學學門研究成果發表會」為國科會自然科學與永續研究發展處年度例行性會議,主要目的為介紹大氣科學學門近況、邀請近三年執行國科會大氣科學學門專題研究計畫學者專家發表研究成果,並與學門同仁交換研究心得,同時規劃並討論大氣學門各次領域的未來研究與發展方向。
    查看更多
    2025國科會大氣科學學門研究成果發表會報導(2025/2/13-14)
  • 海嘯及避難收容交流研討會(2025/3/31)
    宜蘭縣政府3月31日辦理「海嘯及避難收容交流研討會」,吸引各方防災夥伴。此次研討會旨在提升各界對海嘯災害的應對能力,並透過跨域經驗分享,進一步強化宜蘭縣的防災準備及資源整合,確保未來能有效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害。
    查看更多
    海嘯及避難收容交流研討會(2025/3/31)
查看更多

科學影音

Science Video

  • SPEC 60秒話科學 | EP. 08 奈米碳管
    本集我們請到臺灣師範大學李祐慈老師,來介紹什麼是奈米碳管。其實奈米碳管是很多生活中用品或儀器會用到的重要材料,如果對奈米碳管想要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參考...
  • SPEC 談及科得|運用人工智慧,開啟蛋白質研究新紀元 吳昆峯副研究員專訪
    吳昆峯副研究員的研究橫跨生物化學、蛋白質設計與結構預測,透過革命性的人工智慧工具,突破傳統實驗的限制,探索蛋白質結構的奧秘。 在生物體內各式各樣的蛋白質分子和互動中,他特別關注泛素化這一關鍵機制,這不僅控制著蛋白質的命運,也是許多疾病治療的潛在突破點。

科學簡訊

Newsletter

自然科學與永續研究發展簡訊第37卷第1期(2025.03)

計畫補助單位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 106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06號
  • 電話:(02)2737-7992
台大科學推展中心
  • 106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臺灣大學積學館B266室
  • 電話:(02)3366-1726
  • E-mail:specmost.tw@gmail.com
科學推展中心電子報
Copyright © 2024 SPEC All Rights Reserved.   TSG 網頁設計
↑
表單正在提交中,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