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現況與成果
Research and Results
-
物理研究亮點【研究成果】寂靜星系:遙遠的小老頭 以及它早衰的秘密距今約 137 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原始氣體雲坍縮、形成恆星,結構演化至始星系誕生;尤其在最初的幾十億年是星系形成的黃金時期,當時星系積極地將氣體儲備轉化為新恆星。
-
地球科學研究亮點【研究成果】利用地震波的衰減窺探臺灣大屯火山區的岩漿及地熱庫地震發生時,震波會從震源以最短的路徑傳遞到不同地震儀所在的地方。因震波在不同的地質構造會有不同的傳遞速度,地震學家可以藉由震波抵達地震儀的時間(到時,arrival time)來推測出震波所途經的地方的速度構造。
-
數學研究亮點【研究成果】提出優化p值合併法 為醫學與基因研究的統計工具加分「身體質量密度(BMI)與某種癌症病人的存活是否有相關性?」「這基因是否和某種疾病相關?」這些問題常利用虛無假設(null hypothesis)來做檢定,從p值決定這假設是否為真,一般p值小於或等於0.05稱為具統計顯著性,否定該虛無假設的命題。社會科學與生醫方面的研究常需統合各方研究資料,合併多來源的p值,來幫助研究者做最終的判斷
-
地球科學研究亮點【研究成果】中央大學團隊參與跨國研究 發現冰川融化加劇淡水流失及海平面上升冰山是融化會導致增加地質災害、影響海洋和陸地的生態系統、地區活水資源、和全球水與能源循環,是影響海平面上升的重要驅動因素。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鄭懷傑助理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參與的跨國合作計畫近日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全球冰川損失日益嚴重,並關注冰川消融對全球海平面上升及淡水資源的影響。這項集結了全球35組科研團隊的研究,對過去23年間全球冰川質量變化進行了詳細統計與分析。
-
化學研究亮點【研究成果】海洋塑膠微粒正悄悄侵蝕生命骨幹、消耗生態活力海洋中的珊瑚礁生態圈孕育著豐富的物種多樣性。然而,這幾年塑膠微粒也成為海洋汙染中的一大問題。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謝淑貞特聘教授與其研究團隊發現,塑膠微粒會破壞珊瑚礁骨骼結構穩定性,並將其發表於國際期刊《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反映了塑膠污染對海洋生態的深遠影響。
-
物理研究亮點【研究成果】磁場誘發2維MoS₂電晶體的鐵電性 開創奈米科技新發展鐵電材料(ferroelectric materials)是一種特殊的介電材料,在特定溫度(居禮溫度)下存在自發極化,且極性隨著外加電場作用可被反轉。過去傳統鐵電材料的研究多著重於鈣鈦礦結構,但隨著科技快速進展,對資料儲存能力的需求與日俱增,發展小型低維的鐵電元件成為發展重點。然而,當尺寸縮小時,傳統鐵電材料的鐵電性會急遽劣化,使其奈米製程面臨眾多的困難與挑戰。
Copyright © 2024 SPEC All Rights Reserved. TSG 網頁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