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現況與成果
Research and Results
-
數學研究亮點【研究成果】利用反應擴散方程數學模型,模擬血吸蟲病在週期性延遲與空間異質性下的傳播能力血吸蟲病是一種透過受污染水源傳播的嚴重寄生蟲疾病,2025年一篇發表於《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iology》的研究,利用數學模型探討週期延遲性和空間異質性對血吸蟲病基本再生數的影響。
-
地球科學研究亮點【研究成果】過渡金屬與化學組成決定大氣懸浮微粒的氧化能力工業化與經濟活動的推進導致人為來源的空氣懸浮微粒(PM, Particulate Matter)排放不斷增加,至今仍是全球重要的空氣污染議題之一。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梁茂昌研究員與吳栢兆博士、温慧茹博士帶領研究團隊分析了臺灣三個地區的懸浮微粒,探討其受排放源影響程度與大氣光化學反應活性差異。
-
物理研究亮點【研究成果】新穎室溫二維鐵磁晶體電與磁量子態協同震盪現象,提供多元量子態交互作用機制新視角由臺灣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邱雅萍領銜的研究團隊,首次在原子尺度下觀測到室溫二維鐵磁晶體中,電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 CDW)與近藤晶格(Kondo lattice)之間的協同震盪現象。
-
數學研究亮點【研究成果】完備黎曼流形滿足加權龐加萊不等式 突破閔可夫斯基不等式的凸性限制在數學上有各樣重要意義的不等式(inequality)。 一個經典的例子是在凸幾何中的閔可夫斯基不等式(Minkowski inequality),由數學家閔可夫斯基(Hermann Minkowski) 提出。
-
地球科學研究亮點【研究成果】東海長期環境變遷影響海洋浮游生物群體的時空分佈海洋生態系中,單細胞海洋生物是海洋食物網與生物循環系統的基礎。各種單細胞海洋生物具有不同的光合速率、養分利用率,會影響到生物多樣性和生產關係,因此單細胞海洋生物聚落的空間分佈與群集動態對初級及次級食物網能量傳遞與生產力有顯著的影響。
-
物理研究亮點【研究成果】開發冷電漿反n型摻雜技術 成功扭轉氧化物半導體遷移率與開關比trade-off的局面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高效能且體積更小的電子元件需求日益增加。非晶相氧化物半導體(amorphous oxide semiconductors,AOS) 因不受限於高品質結晶條件,且具備高電子遷移率,近年來備受關注。
Copyright © 2024 SPEC All Rights Reserved. TSG 網頁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