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現況與成果
Research and Results
-
數學研究亮點【研究成果】智慧診斷新進展:運用設限混合t因子分析器提升早期閱讀識別效能閱讀與理解是孩子在學業生涯初期最基本且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這項能力奠基了孩子的未來學習發展過程。根據 RTI International(2011)的研究,閱讀與理解能力較弱的孩子,比起那些能夠順利閱讀與理解的孩子,更容易面臨學業落後、重修年級或甚至輟學的風險。 -
地球科學研究亮點【研究成果】利用地球同步衛星資料重建新加坡航空 SQ321 班機遇險前後的大氣環境2024 年 5 月 21 日,新加坡航空 SQ321 班機自倫敦飛往新加坡途中,在緬甸上空 37,000 英呎高度遭遇劇烈亂流,造成 1 人死亡、41 人受傷。該事件震撼國際航空界,也引發對熱帶與副熱帶對流雲增強趨勢下飛航安全的再思考。 -
物理研究亮點【研究成果】調控二氧化釩相變,改變光激發響應模式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林宮玄博士及鄭皓宇同學,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團隊合作,報導二氧化釩(VO2)薄膜的光激發存在新的暫態響應模式。該成果有利決定VO2光開關的最適操作參數。論文已發表於《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
數學研究亮點【研究成果】有限混合多元污染常態設限迴歸模型處理具設限與離群值之異質性資料有限混合 (FM) 模型在一百多年前就有相關應用,直至近十年因計算能力的快速發展而有大量研究。FM模型除了可應用於觀測資料來自不同群體且群體歸屬不明的情形,亦可用來近似多模型的複雜分佈。然而,傳統的FM模型與其迴歸型態常受到資料存在異常值 (Outliers,偏離主要分佈的測量值) 影響而違反模型中的常態假設。 -
地球科學研究亮點【研究成果】多分量噪訊干涉法分離臺灣雷利波多模態,揭示沉積盆地對噪訊能量的影響浪濤聲此起彼落,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只是自然的聲響,但對地震學家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陳映年而言,這些微弱卻持續的「地球背景噪音」正好成為探索我們腳下的地殼之重要線索。把能量傳入地殼時所激發出的表面波「雷利波(Rayleigh wave)」,正是陳映年團隊所關注的研究主軸。 -
物理研究亮點【研究成果】臺灣團隊首創「懸浮式鐵電膜整合二維電晶體」 可望成為未來AI晶片與電子相關科技的關鍵角色近年來半導體技術與製程快速發展,電晶體愈做愈小,但元件尺度縮短、變薄也引發新的問題,例如二氧化矽閘極介電質因厚度變薄而導致穿隧漏電流增加,造成閘極的控制能力下降等,因此高介電材料成為閘極介電質的替代選擇。二維材料被廣泛認為是最具潛力的新世代半導體材料之一,近年來已有多項成功展示其在記憶體與電晶體等元件中的整合與應用。
Copyright © 2024 SPEC All Rights Reserved. TSG 網頁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