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現況與成果
Research and Results
-
地球科學研究亮點【研究成果】多分量噪訊干涉法分離臺灣雷利波多模態,揭示沉積盆地對噪訊能量的影響浪濤聲此起彼落,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只是自然的聲響,但對地震學家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陳映年而言,這些微弱卻持續的「地球背景噪音」正好成為探索我們腳下的地殼之重要線索。把能量傳入地殼時所激發出的表面波「雷利波(Rayleigh wave)」,正是陳映年團隊所關注的研究主軸。 -
物理研究亮點【研究成果】臺灣團隊首創「懸浮式鐵電膜整合二維電晶體」 可望成為未來AI晶片與電子相關科技的關鍵角色近年來半導體技術與製程快速發展,電晶體愈做愈小,但元件尺度縮短、變薄也引發新的問題,例如二氧化矽閘極介電質因厚度變薄而導致穿隧漏電流增加,造成閘極的控制能力下降等,因此高介電材料成為閘極介電質的替代選擇。二維材料被廣泛認為是最具潛力的新世代半導體材料之一,近年來已有多項成功展示其在記憶體與電晶體等元件中的整合與應用。 -
數學研究亮點【研究成果】有限混合多元污染常態設限迴歸模型處理具設限與離群值之異質性資料有限混合 (FM) 模型在一百多年前就有相關應用,直至近十年因計算能力的快速發展而有大量研究。FM模型除了可應用於觀測資料來自不同群體且群體歸屬不明的情形,亦可用來近似多模型的複雜分佈。然而,傳統的FM模型與其迴歸型態常受到資料存在異常值 (Outliers,偏離主要分佈的測量值) 影響而違反模型中的常態假設。 -
地球科學研究亮點【研究成果】RSETI :乾旱監測新指標——揭示澳洲 20 年來的旱災時空趨勢乾旱是全球最嚴重的氣候災害之一,當前遙測(Remote Sensing, RS)技術已廣泛應用於乾旱監測,但仍有其限制。為突破此瓶頸,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劉說安太遙講座教授帶領團隊,提出「相對地表蒸發散指數」,並將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
化學研究亮點【研究成果】室溫下單顆鈣鈦礦奈米晶體旋光性的首次觀察透過自架的共軛焦顯微系統,在室溫、無外加磁場,且未引入掌性分子或手性超材料的條件下,清華大學林皓武教授團隊首次觀察到單一鈣鈦礦奈米晶體的量子圓偏振發光特性。同時與臺灣大學周必泰教授和清華大學呂明諺教授合作,藉由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與穿隧式電子顯微術,推論晶體對稱性破壞為放光旋性的來源。 -
數學研究亮點【研究成果】GCD定理應用於複變函數論的GGL猜想及廣義abc猜想,提供嶄新研究視角Diophantine幾何與Diophantine逼近一直是數論中的核心領域。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王姿月研究員與其合作者在複變函數論中建立了一個GCD定理,並以此為基礎推廣GCD方法,並成功應用於GGL猜想及廣義abc猜想。
Copyright © 2024 SPEC All Rights Reserved. TSG 網頁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