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與永續研究發展簡訊

Newsletter

自然科學與永續研究發展簡訊 第37卷第3期(2025.09)

自然科學與永續研究發展簡訊第37卷第3期(2025.09)
專題企劃

捕捉衛星視野 化遙測資料為關鍵圖資

 

─讀一本,橫越卅年的臺灣觀測日記—專訪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與〈資源衛星接收站運轉及服務〉計畫/鄭懋奇 p.7

 

「看」對大多數人而言,是感知這個世界的重要方式,我們藉由肉眼接收不同波長的光線,由近處往遠處看,從地面往天上看,眼前的輪廓與形象成為人們心中的記憶,而圖像與照片則成為留下這些記憶的方式。自1972年大地衛星一號(Landsat-1)發射到太空中開始,人們得以開始從地球以外的角度宏觀地「看見」我們所居住的星球。

 

本期《自然科學與永續研究發展簡訊》以〈資源衛星接收站運轉及服務〉計畫為企劃主題,藉由計畫中的核心角色的說明和分享,讓我們具體而微地了解這項計畫的脈絡、技術與影響力。三十年是一個里程碑,未來,衛星將繼續運轉,接收站亦會不斷捕捉衛星回傳的訊號與資料,並持續其轉化為各領域不可或缺的關鍵圖資。

活動報導

2025第30屆分析技術交流研討會報導(2025/6/14)/科學推展中心化學組 p.1

 

2025台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報導(2025/6/16-18)/SPEC地球科學組 p.4

 

 
領域研究─人物專訪

追蹤轉瞬即逝的自由基,跨領域走出自己的路

  ──專訪中研院原分所羅佩凌博士/鄭懋奇 p.13

 

「量子電腦」真的有量子特性嗎?專訪年輕理論學者獎得主陳信良與他的黑箱驗證/許芷辰 p.16

 

向著標竿直跑!跨越黑暗的追星路

  ──專訪國立清華大學楊湘怡教授/鄭懋奇 p.18

 
領域研究─成果亮點

|物  理|寂靜星系:遙遠的小老頭 以及它早衰的秘密/Stella Sun p.21

      極端高溫高壓下可形成鐵與氦的化合物!宇宙原始氦元素很可能被保存在地核金屬鐵之中/許芷辰 p.23

      開發冷電漿反n型摻雜技術 成功扭轉氧化物半導體遷移率與開關比trade-off的局面/張鳳吟 p.26

 

|化  學|Stabilization of Sb₄ Tetrahedra in Paramagnetic Transition Metal Carbonyl Complexes/化學圖書服務計畫 p.29

      pH-Responsive Triplex DNA Nanoswitches: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Platform for Bladder Cancer-Associated microRNAs/化學圖書服務計畫 p.30

      Exploring Electrochemical C(sp3)-H Oxidation over Fe Complexes: Ligand Effect on the Rate–Bond Dissociation Energy Relationship and Reaction Mechanism/化學圖書服務計畫 p.31

 

|地球科學|利用地震波的衰減窺探臺灣大屯火山區的岩漿及地熱庫/陳睿純 p.32

      透過資訊理論解密熱帶氣旋次季節可預報度/呂智樂、曾開治、吳俊傑 p.34

      東海長期環境變遷影響海洋浮游生物群體的時空分佈/黃愷翊 p.36

 

|數  統|有限可化約群表現理論的新突破 清大數學系潘戍衍教授以Lusztig分類證明Aubert-Michel-Rouquier關於Howe對應的猜想/張鳳吟 p.39

      從特徵擷取到模型簡化:以孿生神經網路打造可解釋又高效的分類與異常偵測架構/周珮婷、科學推展中心 p.41

      加權龐卡萊不等式流形上的體積型閔可斯基不等式探討/張鳳吟 p.43

 

 

學術研討會訊息 /SPEC編輯部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