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物專訪
Profile
-
數學【人物專訪31】林學庸,走一條人煙稀少的路,看見與眾不同的風景2024年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的學者林學庸,目前服務於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擔任副教授一職。小時候的林學庸,對自然科學特別感興趣,容易受到自然科學相關課外書所吸引,並在高中時,和同儕一同經歷準備物理奧林匹亞競賽的過程。對物理深感興趣的他,在準備的過程中,沉浸在學習物理的喜悅。
-
地球科學【人物專訪30】當個不接地氣的人—羅立的古海洋與古氣候研究之旅2024年對羅立來說是相當特殊的一年。這年3月,他的名字登載於世界頂尖科學期刊之一:《自然》(Nature),為其團隊參與國際海洋發現計畫(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383號航次的研究成果,奠定了重大里程碑;同年8月,他的名字再度出現於113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獲獎名單,長期投入科學研究的努力,又一次獲得了肯定。
-
化學【專題企劃15】運用人工智慧,開啟蛋白質研究新紀元—專訪吳昆峯副研究員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分別授予David Baker、Demis Hassabis和John M. Jumper。David Baker利用電腦設計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全新蛋白質,Demis Hassabis 和 John M. Jumper則開發了革命性的蛋白質結構預測軟體AlphaFold。在臺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昆峯同樣致力於蛋白質設計與結構研究,他運用這些突破性技術,成功設計出新冠病毒的前驅藥物。 扎實的啟蒙奠基,不斷勇於嘗試 從高中時對化學的熱愛,到生命科學領域的興起,吳
-
物理【專題企劃15】諾貝爾獎背後的物理思考:黎璧賢談AI與物理跨領域探索黎璧賢現為國立中央大學物理學系講座教授,於1983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後,於美國匹茲堡大學先後取得物理碩士與博士學位。自1992年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學系任職以來,於臺灣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與中華民國物理學會會士的榮譽肯定。2024年12月,甫獲得臺灣物理學會華人物理學刊優良論文獎,其傑出的學術貢獻與表現有目共睹。
-
數學【人物專訪29】以「美」為軸心,大道至簡、知者求博的統計魂——專訪清華大學銀慶剛教授
-
物理【人物專訪28】一個人或許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遠-專訪林彥甫教授
Copyright © 2024 SPEC All Rights Reserved. TSG 網頁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