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自然處2023新進人員聯合研討會報導 (2023/9/1-2)

by Yang-Kuang Chao
251 觀看次數

在颱風外圍環流籠罩下,國科會自然處2023新進人員聯合研討會於9月1日及2日在淡水將捷金鬱金香酒店召開。來自物理、化學、地球科學、數統等領域近150位研究人員,無懼外頭變化劇烈的天氣,經驗傳承、彼此交流,象徵且冀望著學術界的新血們,得以積蓄能量、突破重重關卡,在研究之路上挺拔前進。

國科會長期協助國內科學研究的進行,會議一開始即邀請國科會綜合規劃處的許嘉文專門委員說明國科會政策。國科會致力擘劃科技政策、支援基礎研究、推動創新創業、完善科學園區這四項核心任務,以活絡國內學術研究、打造永續科學,因此對於基礎科學的挹注相當積極。進一步從國內拓展至國際層面,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處的王凱石科長則分享了國際交流合作的推動現況。除此之外,扮演推動基礎科學社群共同參與、合作角色的科學推展中心(SPEC),也由詹益慈主任展示中心活動業務與透過文字、影音等方式進行科學傳播的成果,並將持續提供領域內及跨領域研究所需的資源、軟硬體服務,促進更多連結與溝通。

臺灣累積了不少基礎科學的研究足跡,而新進研究人員要持續開拓新的疆土。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的王寶貫院士在大會演講中,從他科研路途中主要的研究項目、研究領域的轉變,一談40餘年來做實驗所養成的態度,體現了科學求真求實的精神。王院士認為進行學術研究便是要精益求精,強調「一個好的理論,甚至是可以預測未來狀況的!」專注研究人員自身研究之餘,也要做到研究經驗、理論的傳承,以影響更多的研究世代。

延續王院士的豐富經驗,此次會議特別安排的共同議題演講以「產學合作經驗」和「跨域交流合作」為主題,分別請到四個領域中學術研究成果斐然的教授向與會者分享研究合作經歷。中央大學化學系吳春桂特聘教授用第三人稱自述為研究奮鬥之路,是如何進展到產學合作、研究技轉等方面;臺灣大學光電工程吳志毅教授亦由學思歷程提到產學研跨界合作的考量,以及實際的成功案例。跨學術領域的合作更是不可抵擋的重要走向,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陳建志講座教授即從探勘地球物理學說起,強調跨域技術整合在未來的必要性;臺灣大學應用數學科學研究所的王偉仲教授以曾經的「飛行夢」談演算法於飛機設計上的協助角色,進而在巨量資料計畫、人工智慧的發展下跨足至醫療應用。

自然處羅夢凡處長在議題演講後致詞,點出自然科學研究的核心價值與願景。除了期勉與會的新進研究人員都能成長茁壯,也透過自然處的業務介紹,說明國科會對新進人力的諸多支援措施,如多年期計畫的補助、建立共用核心設施平台及資料庫、推動友善生育環境及精進學術倫理規範等。綜合座談上,新進人員則針對各項資源的使用與申請提出更進一步的問題;藉著彼此的參與和對話,為臺灣特色研究邁向國際踏出了第一步。

在共同議程之外,會議也由各領域分別進行議題分享與討論。領域下的各學門業務介紹、可用資源的說明、計畫審查原則等內容,不僅讓新進人員們深入瞭解研究路上的各種助力,席間不同研究世代的問與答,交織並激起的是科學研究永續的火花。而壁報交流中熱絡的交流氛圍,則是未來一項項跨域合作的契機,更能看見國內完整研究生態系建構的雛型!兩天的會議是與會新人打造基礎的一小步,儘管漫長研究路上不免遇到風雨,但雨過總會天青,且企盼眾人昂首闊步走向充滿甜美果實的田野。

你可能也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