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現況與成果
-
塊材鉛(bulk Pb)是一種傳統超導體,超導臨界溫度(Tc)約為7 K。傳統上,若超導材料鍍了一層超導溫度低的一般材料,金屬或半金屬,超導體表面的臨界溫度會降低,而一般材料在介觀距離會觀察到弱超導性,這效應又稱為鄰近效應(proximity effect)或 Holm–Meissner效應。國立清 …
-
在空氣中翩翩起舞的微小的氣溶膠雖然微小,卻深深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全球氣候。研究它們的物化性質對於了解空氣品質、氣候變化和疾病傳播至關重要。中山大學化學系張元賓助理教研究團隊,近期藉由比較與測量氣溶膠動力學模型探討表面臭氧動力學,試圖找到改善未來的關鍵。
-
在電影『明天過後』故事中,全球暖化快速導致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減弱,造成冰河時期快速的來臨,極端氣候災難不斷發生,地球趨向毀滅。對於地球系統來說,海洋占地球表面積超過七成,能夠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和熱量。 …
-
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分支,透過演算法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或預測訓練,建立”黑盒子”(black box)的輸入與輸出變數之間的關係,再以訓練出來的電腦模型對數據資料產生最佳預測。機器學習在科學上的應用相當廣泛,例如史上第一張由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所拍攝的 …
-
今年(2023年)四⽉,東海大學化學系杜澄達助理教授帶領專題生團隊陳琦閔及陳佳欣同學於《綠色化學 Green Chemistry》發表研究成果,旨探討〈以三氯異氰脲酸作為氯化劑的無溶劑反應〉。降低溶劑使用量和提高原子經濟是實現綠色化學的有效方法,比如開發無溶劑反應或使用簡單過濾取代繁複的管柱層析來純 …
研究人物專訪
-
採訪團隊踏入中央研究院的當日,經過黃色警示牌的實驗室,微光斜傾,儀器上懸浮著微妙霧氣,瀰漫著對於未知的嚮往,我們走進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玉如的辦公室,聽她娓娓道來關於生命科學的冒險旅程。
-
走在臺大的校園,您一定會注意到一棟特別的建築,彷若浮起的立體方塊,就像被暗能量托起的暗物質。這是臺大的次震宇宙館,2017年年底完工,2018年便入圍了WAF世界建築獎,其最大的幕後推手是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中心創所主任陳丕燊教授。陳丕燊教授今年因早年在電漿尾隨場加速的開創性貢獻,榮獲2023 …
-
材料科學與人類文明發展密不可分,晶體材料的開發又與工業發展與新興技術息息相關。成功大學物理學系呂欽山教授目前亦兼任成大智慧半導體學院關鍵材料學程主任,長期致力於臺灣晶體材料之研究,現為「尖端晶體材料聯合實驗室」計畫成員之一的他,持續推動臺灣晶體材料的研發、加強人脈連結,期待能藉由平台提升臺灣材料的國 …
-
當人們在享受日新月異的科技成果時,不難注意到其背後支撐的技術與材料也正不斷精進。在臺灣,「護國神山」台積電所領航的半導體產業一直是國人引以為傲的,而半導體的組成即來自尖端晶體新穎材料。由此可見,尖端晶體新穎材料對臺灣的經濟發展、乃至人類的未來,都有重要的影響力,因此臺灣應有大型常設研究機構積極投入晶 …
-
進入陳俊太教授的研究室,甫落入眼底的是一台跑步機,一旁擺著吉他一把,打開書櫃的門則會看見腹語娃娃、記憶牌卡……。研究室中的物事結合了陳俊太老師的愛好,也標誌出他有多麼獨特,如同他為自己下的標籤:#大學教授|#腹語師|#脫口秀演 員|#冥想者。遊走在看似「不務正業」的興趣中,卻仍能屢屢獲獎,他的研究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