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生物無機化學研討會(生物無機小組研討會)報導(2024/11/4-5)

發表者 SPEC科學推展中心

31 觀看次數

授權轉載 / 李位仁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


 

會議經過及議程

2024台灣生物無機研討會,於高雄萬豪酒店舉行。本次會議內容包含專題演講和壁報論文發表,與會人數超過 100 人。這次的盛會邀請三名國外的學者參與,分別是德國Professor Franc Meyer、美國Professor Kara Bren、韓國Professor Wonwoo Nam,皆為化學界頂尖之學者分享具高影響力的學術研究成果與未來展望,另外也邀請全國化學相關領域的年輕學者進行學術的探討。希望藉由會議的舉行,進行經驗與新知的交流討論。另一方面會議亦提供學生口頭報告和壁報論文發表,培養在校學生大型會議演講經驗。

2024台灣生物無機化學研討會(生物無機小組研討會)報導(2024/11/4-5)

重要收獲及心得

本會議與會人數為102人(含教授23人、業界代表9人、學生70人),其中本校化學系之學生協助舉辦會議,以利會議各項事務順利運行。會議進行方式包含:(1) 大會主演講共3場,邀請美國、德國、韓國化學界頂尖之學者分享具高影響力的學術研究成果與未來展望;(2) 國內演講共8場,根據擬態合成、生醫晶片、能源材料、催化應用、仿生化學等研究領域,邀請四位青年教授及四位學生來分享近期的研究成果,深化同領域學者的研究交流,學生是將來的希望,給予學生多參與活動的機會,透過學術對話、同儕互動來拓展國際視野;(3) 國科會生物無機化學小組會議與廠商展覽,串聯台灣教育、學術、產業界之研究能量,凝聚人才培育、希望生物無機小組未來能在專業領域裡持續穩定的發展。

2024台灣生物無機化學研討會(生物無機小組研討會)報導(2024/11/4-5)

研究領域未來發展方向

生物無機化學自1960年代開始發展,剛開始時嘗試使用無機錯合物化學解釋生物系統中的化學反應。台灣生物無機化學早期僅有少數研究團隊獨立進行研究。自2000年與丹麥生物無機領域跨國交流後開始越來越多的研究團隊加入,並開始嘗試以小組會議方式每年定期聚會,分享各自的研究進展相互惕勵。台灣研究團隊早期多以合成擬態化合物著手,使用無機錯合物的觀點嘗試複製自然界中含金屬酵素的活性中心。近期發展方向漸趨多元,除biomimetic complexes 及bioinspired catalysts外,在能源產氫與碳轉移上亦有建樹。運用電化學或光譜學等技術嘗試解決金屬酵素/蛋白質的活性或結構解析也開始在台灣化學界落地生根,生物/生理小分子活化及釋放的研究團隊也逐漸在台灣化學界成型。另外在藥物開發上除顯影劑與生物分子/離子感測器外,蛋白質摺疊與基因工程亦有許多研究團隊已然成形。近年來結合各項化學次領域技術解析金屬離子在生物系統中的功能也逐漸應用於藥物開發與生醫檢測。無論是國內外生物無機化學領域其實正在變遷,本次會議其實就是這些變遷正在進行的縮影。期待未來生物無機化學之研究領域可以納入更多不同學科的觀點,逐步為台灣未來醫療/能源/轉質/資訊等產業的升級儲備更多的跨領域人才。2024年台灣生物無機化學研討會將聚焦於擬態合成、生醫晶片、能源材料、催化應用、仿生化學等多元研究主題深入交流,達到加深加廣並串聯產學聯盟之成效。

2024台灣生物無機化學研討會(生物無機小組研討會)報導(2024/11/4-5)

建議

本次生物無機小組會議繼續試辦學生口頭報告,而且是以英文報告,和上一屆一樣收到不錯成效,學生認為挑戰性和收益更大,會繼續推廣。

2024台灣生物無機化學研討會(生物無機小組研討會)報導(2024/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