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生物有機小組研討會議報導 (2022/10/29)

by Yang-Kuang Chao
707 觀看次數

有機化學是化學實驗中基礎的訓練之一,其中在生物化學、生命科學、生物科技及藥學等等領域中從事有機化學相關研究的專家學者佔有相當的比重。本次研討會中與會者大多為生物有機的專家學者,期盼成為國內生物有機領域研究人員進行學術、實務交流與成果發表的重要平台,其中進行12場學術演講,另外為了讓與會學者了解目前能使用的技術平台,提供3場技術平台介紹,讓與會學者與講者一同進行討論。

藉由小組會議的籌辦,除了讓國內相關領域研究人員能夠有機會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年輕學者能夠發表自己的研究,讓資深學者能夠傳承經驗,並在不同領域的交流下,激發出不同的討論與想法,並透過技術平台的介紹,創造新的合作契機。本次會議承蒙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推展中心化學組、東海大學化學系及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的支持得以順利完成,以及所有與會的專家學者與學生的參與,謹此致謝。

對於生物有機研究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由於本次主題為生物有機化學研討會,本身已經往跨領域方向進行著墨。大會上,講者們也大力宣傳跨領域的優勢。如李賢明教授分享其artificial peptide synthesis,將化學領域應用於生物的修飾,或阮振維老師將生物的microbiota應用於化學之中,又像是陳建添老師的環肽分子穩定性應用於保養品的可能性,就如同吳天賞老師的演講中提到「生物中要有化學,化學中要有生物」完美地解釋了生物化學間跨領域衍生出的可能性。在方俊民老師的勉勵下“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together”呼籲大家,合作的重要性。

演講中穿插的技術平台分享,由黃開發老師,賴思學老師,楊文彬老師等分享的眾多快速篩選平台,給大家創造快速找尋lead drug的方法,如楊文彬老師的high through put screening,將藥庫集中,思考老藥新用的可能性。像今年SARS-CoV-2的影響下,在沒有有效口服藥的供給中,人們都活於恐懼之下,直到有人發現,治療愛滋病的Remdesivir或治療疱疹的Monupiravir等,皆是老藥新用的一種例子,在化學的巧思之下,更有希望將老藥進行修飾,將生科系所辦不到的是化為可能。最有名例子就是沈郁強教授做的將清冠一號的有效成分進行改良得到清冠二號,能有效針對重症患者進行治療。在國科會領導者們的介紹下,相信會有更多教授往合作,並且跨領域發展,以創造更多化學家在不同領域的價值呈現。

本次研討會有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與,日後亦可持續邀請不同領域的學者,拓展生物有機化學的研究與成果發表的討論來促進彼此間的交流。此外本次提供的技術平台介紹希望能繼續延續,能提供與會專家學者了解目前現有能有效利用的技術平台。


( 資料提供: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鄭偉杰副研究員 )

你可能也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