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資訊
Information
公告訊息
Notice
學術活動行事曆
Calendar
熱門標籤
HotTag
研討會訊息
Seminar News
-
數學第十六屆台灣邊界元素法研討會(2025/09/26-27)第十六屆台灣邊界元素法研討會將於2025年9月26日至9月27日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舉辦,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主辦,科學推展中心數學組協辦,詳情請參活動網頁。
-
數學統計與數據科學博士生工作坊(2025/10/18-19)2025年統計與數據科學博士生工作坊將於10月18日至10月19日舉辦,並於南投杉林溪森林生態園區舉行。本次活動由國立清華大學統計學研究所主辦,歡迎至活動網頁報名。
-
科學推展中心國科會自然處2025年國科會自然處科學職涯暨性別平權交流研討會本年度2025年國科會自然處科學職涯暨性別平權交流研討會將於9/19於和逸飯店桃園館辦理,歡迎關注性別平權議題的科學研究工作者共襄盛舉,詳情至至活動網站瀏覽與報名。
演講與活動
Speech and Activity
-
地球科學Doppler Spectrum Analysis ×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Forum(2025/08/28)本論壇提供一個難得的平台,讓來自天文、大氣、海洋及 GNSS-R/RO 等領域的研究人員,深入交流 Doppler 頻譜分析的理論基礎、實務技巧與最新應用。
-
地球科學TSU Mini-Moon Seminar Series No. 47(2025/08/21)Mars: Exploring the Red Planet with the Curiosity Rover(Foteine Dimitracopoulos)
-
物理2025中子年會開放報名 TWNSS 2025 registration opens為促進中子(及X光)散射研究之同好先進間的合作與交流,並共同推廣中子散射技術,台灣中子科學學會年會暨中子散射技術研討會自2009年起常年舉辦,今年度會議謹訂於2025年10月25至27日,於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舉行,即日起開放報名,竭誠邀請您共襄盛舉。
科學人物
Scientist
-
【人物專訪36】向著標竿直跑!跨越黑暗的追星路—專訪國立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楊湘怡副教授兩千多年前,東方有三位學者,因看見一顆在夜空中熠熠生輝的星,毅然踏上漫長的追尋之旅,深信那顆星將指引他們找到真理與盼望。兩千年後在臺灣,也有一位循星光引路的學者,她是清華大學的楊湘怡老師,曾透過高效能數值模擬,成功解開銀河系中巨大泡泡的身世之謎,為天文學界開創新局。物理
-
【人物專訪35】「量子電腦」真的有量子特性嗎?專訪年輕理論學者獎得主陳信良與他的黑箱驗證2024年,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頒發「年輕理論學者獎」給國立中興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陳信良。陳信良教授提出了一系列測量與計算方法,能用來檢測所謂「量子電腦」的設備是否真正展現出量子特性,回應一項關乎未來科技核心的根本問題。物理
-
【人物專訪34】追蹤轉瞬即逝的自由基,跨領域走出自己的路—專訪中研院原分所羅佩凌博士在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的實驗室裡,一道不可見的光束閃過,捕捉那難以捉摸的自由基分子,在其稍縱即逝的瞬間,透過光譜記錄下其短暫存在的軌跡。物理背景出身的羅佩凌博士,現研究跨足化學與光電,並致力於...物理
研究亮點
Research Highlights
-
【研究成果】RSETI :乾旱監測新指標——揭示澳洲 20 年來的旱災時空趨勢乾旱是全球最嚴重的氣候災害之一,當前遙測(Remote Sensing, RS)技術已廣泛應用於乾旱監測,但仍有其限制。為突破此瓶頸,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劉說安太遙講座教授帶領團隊,提出「相對地表蒸發散指數」,並將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
【研究成果】室溫下單顆鈣鈦礦奈米晶體旋光性的首次觀察透過自架的共軛焦顯微系統,在室溫、無外加磁場,且未引入掌性分子或手性超材料的條件下,清華大學林皓武教授團隊首次觀察到單一鈣鈦礦奈米晶體的量子圓偏振發光特性。同時與臺灣大學周必泰教授和清華大學呂明諺教授合作,藉由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與穿隧式電子顯微術,推論晶體對稱性破壞為放光旋性的來源。
-
【研究成果】GCD定理應用於複變函數論的GGL猜想及廣義abc猜想,提供嶄新研究視角Diophantine幾何與Diophantine逼近一直是數論中的核心領域。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王姿月研究員與其合作者在複變函數論中建立了一個GCD定理,並以此為基礎推廣GCD方法,並成功應用於GGL猜想及廣義abc猜想。
科學影音
Science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