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企劃8】無須固執行路,讓生命自動駕駛,江凱偉教授無法測量的人生旅程

by Yang-Kuang Chao
906 觀看次數

採訪 ‧ 撰稿 /  鄭凱菱 (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導航定位科技、慣性測量、高精地圖,這些都是成功大學空間測量學系江凱偉教授的專業;大學到出國念博士這一路,江教授的攻讀內容皆為空間測量相關領域。在學術背景上如此講求方向感與正確路線規劃的他,翻開人生地圖,卻是一連串的意外所造就的美好風景。從 30 年前剛好進入測量工程系,到現在引領著台灣唯一的高精地圖實驗室,這當中並沒有太多的早知道,有的只是,每個當下的選擇與投入。

空間測量非第一志願    隨遇而安不徬徨

問起江凱偉教授當年就讀測量工程系的原因,只見他靦腆的說道:「其實就是分數剛好到。」選填大學志願如同決定人生方向,但要一個甫成年的高中生,就此定錨自己未來數十年的生命,談何容易?「那時候不像現在可以查很多資料,了解每個科系再就讀,很多人都是直接讓成績決定。」江教授表示。他的第一志願其實是航太相關科系,但分數不夠,緣分讓他在空間測量領域落腳。

幸運的是,他並不是個固執的人。「如果抱著非要做某件事的心情反而會綁手綁腳,我比較 Open Mind ,願意接受,學習新的東西。」帶著射手座的樂觀與隨遇而安,江教授把人生中的無法如願看得很淡。「當選項開放之後,就不會徬徨。」或許就是這股彈性,讓他開啟了生命的自動駕駛功能,一路駛向他未曾預料的境地。

差一點成為公務員    命運安排做研究

「畢業後可以做什麼?」對 30 年前、後的測量工程系學生來說,這個問題等重存在。但如今的選擇已比過去多元得多,30 年前,測量工程專業在國內的應用仍少,因此畢業後通常只有兩條路,一是考取公職,在政府機關內從事製圖與測量的相關職務;二則是出國發展,進入更專精的研究領域。

江教授兩者都考慮過,也一樣保持彈性地交由生命自在發展。研究所畢業後,他一邊著手準備出國事宜,一邊準備高普考,如同命運的安排般巧合,高普考與托福考試竟分別在同一天的上午與下午。「我那時候想說,如果早上我起得來就去高考,結果我醒來的時候已經十點了。」緣分再度幫江教授做出了最適合他的決定。

就連選擇出國就讀的研究所學校,也彷彿冥冥中自有定數。江教授原先想申請雪梨的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新南威爾斯大學,該校當年為全球測量工程領域中首屈一指的研究單位。考量生活成本等其他因素,他最後選擇就讀加拿大的卡加立大學,沒想到過了兩三年,該校的空間資訊工程專業攀升至全球第一。而江教授之所以能在人工智慧發展初期,便深入鑽研人工智慧與導航結合一題目,也和他的指導教授有關。

創業教職二選一    忠於自己是唯一

在加拿大待了近四年,生命的抉擇點再度出現,該留下來與指導教授一起創業?還是回到台灣擔任教職?在親情的召喚下,江教授最終選擇返回成大任職;就在他離開後數年內,和教授一起創業的其他學生都有了不凡的事業成果。這彷彿與名利擦身而過的決定,是否讓人有點遺憾?

「當然難免有點遺憾,但人生就是這樣,重點是忠於自己的選擇。既然選了就好好走下去,這樣比較務實啦!」江教授維持他一貫的樂觀天性,笑談當年的決定。而從他目前帶領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以及高精地圖中心的種種成果中,也再次應證了他的人生哲學:「沒有非走不可的路,只要好好走下去,都會有收穫。」

以空間與測量專業    打造自駕車未來

江凱偉教授在成大帶領的團隊,主力為多感測器整合以及導航定位、製圖等專業技術系統的研發。他從 2008 年開始就參與主持行動測繪與精準定位技術之研發與應用,這是一門與高精地圖及未來自駕車發展息息相關的專業。目前則是致力於輸出技術以實際讓業界使用,包括加速開發流程,藉此提高在國際間的競爭力,打造更落地的產學結合。

說起高精地圖,或許對於多數人來說仍有些陌生,但在自駕車發展趨勢下,已可見高精地圖未來的市場需求。高精地圖是專門設計讓機器「看」懂的系統,與一般讓人類使用的地圖大有不同。在高精地圖內除了路線外,更需要盡可能包含路面所有的物體資訊,並且必須具有即時更新與高準確度的特性,才有可能實現自駕車比例大幅提高的未來。

目前全球在自駕車與高精地圖的開發上都仍有侷限,也因為攸關人身安全,必須更謹慎保守。雖然尚不確定自駕車普及的速度,但以台灣為例,至今已完成建構 200 公里左右的高精地圖,也持續與國外研究機構合作,調整製圖的成本與時間。透過江教授的投入與專業,正逐年實踐台灣的自駕車運行願景。

人生不可預測    只需彈性與投入

從進入成大任職以來,江教授已和研究團隊共同交出許多亮眼成績,包含台灣的第一台測量車、第一台測量無人機等。在物聯網與智慧交通共譜的未來中,「測量工程系畢業可以做什麼?」這個問題似乎不復存在。特別是江凱偉教授所指導的研究生,平均每兩年就有一位獲得美國導航學會所頒發的論文獎項,這不僅是對於研究成果的肯定,還同時能獲得出國深造的機會與資金。

在加拿大攻讀博士學位的那段時光,對江教授來說是提升學術專業、開拓視野的里程碑,因此他相當推薦研究人才有機會就出國走訪。在增加自身專業之餘,也是累積人脈,培養跨域溝通能力的關鍵。面對機器與人類共生的未來,要如何讓自己持續成長,不被取代?其實,如同江教授般,保持開放的彈性或許正是解答。

有別於他在空間測量領域中的追求:「讓一切都成為可預測的範圍。」允許人生的不可預測,開放自身可能性,才是江凱偉教授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原因。「很多事情當初會覺得為甚麼要做,但願意多做就會成為自己的 know how。」是每一瞬間的全心投入,為他開啟了生命的自動駕駛功能,活出一個不可預測,卻精采非凡的人生。

你可能也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