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名稱:物理化學與分析化學交流研討會
舉辦日期:113/11/9
地 點: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401 會議室
會議名稱:物理化學與分析化學交流研討會
舉辦日期:113/11/9
地 點: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401 會議室
本次會議由物理化學與分析化學複審會成員共同主辦,提供雖歸屬不同學術小組但興趣較接近的跨領域研究人員一個交流平台,持續強化學門內研究人員的互動與整合,期能提出更有影響力的高質量跨領域整合研究。同時我們也邀請”已經建立穩固研究基礎的研究人員”與”新進研究人員”,並提供充足的自由討論時間,供學門中不同領域與不同世代成員相互認識並能面對面的交流討論。
目前高影響力的研究趨向跨領域的整合各種不同的研究工具與研究方法,同時因少子化的影響,人力的缺乏也促使團隊間需要有更多的合作,方能細緻且全面的探討重要的問題。因此,我們同時邀請物理化學與分析化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分享欲解決的問題與發展的工具、將研究成果落地應用的經驗等議題,提供跨領域交流的平台。
在學門中,研究經驗的傳承也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因此,我們同時邀請學門中”已經建立穩固研究基礎的研究人員”與”新進研究人員”作為講者。我們請到較資深的郭哲來老師(本年度傑出研究獎得主)、陳怡婷老師、周禮君老師(今年中國化學會【化學技術獎章】得獎人)、葉晨聖老師(二次傑出研究獎得主),分享如何從新人計畫、一般型研究計畫到大型計劃,一路穩健的建立具有獨特性與能見度的化學研究,並聚焦於基礎研究、產學研究、技術轉移等經驗分享傳承。針對今年諾貝爾獎多與人工智慧(AI)相關,資深的老師也分享了他們使用AI輔助的研究成果,並藉由這樣的分享讓學門的新生代有更好的概念來擘畫研究生涯。同時我們也請到江威逸老師、杜遠朋老師、姜昌明老師、楊自雄老師、蔡尚庭老師、鄭修偉老師、陳重佑老師等化學學門的新血,分享其預計發展與正在進行的新穎化學研究,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及技術。
藉由此跨領域與跨世代的學術演講、熱烈的問答、茶敘交流與自由討論,期待讓我們的化學社群更有活力,並共同分享研究經驗以及對未來研究的創新議題,持續茁壯。
Hot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