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黃愷翊(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監控冰川作為追蹤氣候變遷的研究基礎
冰山是融化會導致增加地質災害、影響海洋和陸地的生態系統、地區活水資源、和全球水與能源循環,是影響海平面上升的重要驅動因素。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鄭懷傑助理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參與的跨國合作計畫近日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全球冰川損失日益嚴重,並關注冰川消融對全球海平面上升及淡水資源的影響。這項集結了全球35組科研團隊的研究,對過去23年間全球冰川質量變化進行了詳細統計與分析。
2000年起全球冰川大幅減少,2010年起損失加速
研究結果顯示,自2000年至2023年期間,全球冰川量平均每年損失2,730億噸冰。若將這些冰融化,水量約等同於在整個臺灣島上覆蓋7.6公尺高的水;想要完全移除,必須讓所有住在臺灣的人每分鐘不間斷地把22公升的水倒進海裡才能達成。
2000年時,全球冰川(不包括格陵蘭和南極的大陸冰蓋)覆蓋面積為70萬5,221平方公里,儲存約122兆噸冰。但過去20年間,全球冰川總體積已減少約5%,其中區域性的流失幅度,從南極及次南極群島的2%到中歐的39%不等。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也發現全球冰川損失速度從2010年以後明顯加劇。2012至2023年間,比起2000年至2011年,冰川流失量增加了36%。在整體研究期間,冰川質量的損失比格陵蘭冰蓋的損失量大約高出18%,大約是南極冰蓋損失的兩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