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採訪 / 何郁庭 (科學推展中心執行編輯) 撰稿 / 鄭懋奇 (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在中研院裡面,許昭萍這個名字代表的意義不只有「科學」。她既是化學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計算化學領域的佼佼者,同時也是性別平權的堅定支持者。年初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肯定,是多年來的學術研究有了成果,她在開心之餘,卻表示自己有比獲獎更關注的事?對研究員來說最重要的是研究,但她的目光不只在此。或許是因為對她來說,踏進科學領域,最初的起點其實是「了解生命」。
以數學模型串聯,從化學探向生命奧秘
「我覺得要了解生命,要從化學開始。」許昭萍對化學的熱愛,其實是始於一顆想要瞭解生命的初心。雖然計算化學看似離生命很遠,她卻以〈利用化學動力學建立數學模型探討生命科學〉為題,獲得了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化學、數學模型與生命科學,這看似遙遠的三大領域,她是如何將其串聯在一起?其實是近似於見微知著的理解。生命個體由細胞組成,細胞由蛋白質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大小分子組成,那麼理解每個蛋白質跟大小分子的作用的時候,等不等於理解了一個細胞?其實不然,這中間還需要「橋梁」,以化學動力學去建構出數學模型,就是在造橋,能跨越中間的未知,幫助理解如宇宙般神秘的生命現象。
先做對預測,計算化學彌補實驗不足
計算化學是一門結合數學、物理與程式設計的領域,「對我來說,它可以突破實驗的限制。」許昭萍說道。回歸源頭,科學是一份好奇,一種向天地發出疑問、想了解天下事物的「為什麼?」與「能不能改變?」但實驗還是有極限,很多問題無法沒探究到底,此時就是計算化學的出場時機。這些年,許昭萍和團隊持續透過理論計算來預測電荷傳輸的材料性質。
雖然預測準確度仍需提升,但他們已開發出多項實用的理論工具,包括更精準地計算電荷轉移的耦合參數,以及預測光電材料中的激發態轉移行為,都可以實際應用於有機半導體材料的設計環節中。藉模擬方式探索理論到應用的邊界,計算化學絕非紙上談兵而已。
打不開氣瓶:從自我懷疑開始的研究與性別之路
說起求學中最具影響力的事件,許昭萍的分享讓人意外。她回憶當時在實驗室裡遇到的挫折:「那個氣瓶,只要不是我關的,我就打不開。其他人的手力氣都很大,只有我力氣比不上別人。」一個看似微小的事件,竟讓她因此認定自己「不適合做實驗」,並因此轉而走向理論與計算化學的領域。
雖然此時此刻,她已經知道後來的選擇其實更適合自己,一切可說是歪打正著。但這段經驗也讓她不由得想,有多少人是像她一樣,因性別的先天差異受挫,就限制了自己的選擇?多年後在挪威的一場會議中,她心裡推動性平的種子終於開始萌芽。
從想法到實踐,挪威會議的啟發
2014年,許昭萍參加了在挪威舉行的FemEx-Oslo會議,會議內容和她的研究有關,談的是理論計算化學,但特別的是,「Promoting female excellence提升女性的卓越表現」也是與會重點。有別於她過去的經驗,在這場學術活動中她第一次感受到,與會者性別比例翻轉時,對話的走向與氣氛竟會如此不同。「會議的最後,我真的感覺到之前沒有過的自在與自信。我跟每個人,不論男女,都能自然的打開話閘子,對於自己有信心,對於自己的角色,能夠積極的去參與。」她記錄下自己的體悟。
後來,性別平權就跟計算化學一起成為了許昭萍生命中的兩大版圖。有別於只是喊口號般地主張平權,她更傾向於以數據和實例去佐證,帶著科學家的精神,拿出證據告訴大家:性別偏見是如何無意識地影響著學術環境。
科學家推平權的方式:以數據證明偏見存在
許昭萍舉例:男老師在學生評鑑中通常得分較高,女老師的分數不但較低,而且會受到年齡增加,或不符合大眾對女性的刻板印象等原因下降。有另一項研究內容指出,兩份相同,僅性別有差異的履歷表,男性獲得的評分與起薪普遍都高於女性,即使評估者是女性也一樣。很多時候,偏見是一種「無意識」,或說集體潛意識下的結果,但對女性學者的負面影響卻實實在在。
推動更多人正視性別偏見這件事,在她的生命裡與研究幾乎等重,「目前我比較希望大家覺察到,自己對不同的性別產生的差別待遇。」在她看來,性別平等要能真正被落實,最重要的其實是先承認有偏見的存在,不只是無意識地以為一切是公平的,以數據量化現況,才能朝著更好的未來去改善。
擁抱不完美,找到前進的力量
「記得初心,帶著好奇,享受過程。」這是許昭萍的個人勵志銘,如她在訪談那日回應的第一個問題:「研究生涯中,是什麼讓自己一直保持著熱忱跟動力?」她喜『新』,特別是以學習的姿態、學生的狀態去接觸新的事情。即便是熟悉的領域中,也會有新的發現和新的進展,「我覺得這其實是讓我感覺最開心的事情」,她說。做研究的喜悅是這麼單純,讓她無懼身為女性科學家需面對的挑戰。
當少數即弱勢,在女性是少數的學術界,她和她們其實都有性別帶來的原罪要面對。但她態度坦然,「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完美啊,想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要盡量接受這些不完美,從中想辦法應對。」其實無論男性或女性,都可能會體驗到自己成為「非主流」的時候,會感受到他人對自己不友善的評斷,偏見帶來的傷害,從來都不只存在於單一性別議題中。
「你其實比你想的還要好,請你一定要記得。」最後,許昭萍給了我們這句叮嚀,而她會繼續走在同一條路上。從計算化學到生命根源的探索,以數據指出無意識存在的性別偏見;成為一座橋,連接著現實這端,到夢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