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灣海洋聯盟大會報導 (2023/11/24)

by Yang-Kuang Chao
380 觀看次數

臺灣的近代早期史可以從臺南寫起,今天的安平古堡便是當年海洋霸權之一的荷蘭人遠渡而來所建造。鑑往知來,由國內涉海機關及領域所組成之臺灣海洋聯盟(Taiwan Ocean Union, TOU)選擇了這個歷史的交會點,於11月24日在成功大學舉辦「2023臺灣海洋聯盟大會─海洋管理現在與未來」,別具意義!這艘承載國內海洋研究發現的大船,將從此處航向藍海。

成功大學產學新創總中心的黃良銘主任於會議開場致詞,強調在實現淨零與永續目標上,不同領域技術整合的重要性。臺灣海洋大學許泰文校長受邀與會,也進一步提到不管是淨零與能源發展、或是離岸風電等海洋領域的相關任務,皆需要明確的政策來支持。國科會林敏聰副主任委員則從TOU起步時的景況談起,包括共識的形成與資源的投注,回應國科會對TOU的重視;臺灣海洋聯盟由召集人、臺灣海洋大學蔣國平特聘教授代表致贈紀念品,感謝國科會三年來的鼎力相助。

隨後的報告交流,分為幾個面向闡述。許泰文校長由工程技術角度探索深海潔淨能源;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的蔡季廷副教授從法政觀點來談與國際建制接軌的國家海洋治理;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的詹森教授則聚焦海洋研究與防災觀測網,說明臺灣海域作業化四維氣象的發展現況。自臺灣附近海域拓展到西北太平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的周文臣教授便分享了這片廣大海域的藍碳整合研究,康利國副教授則進行多源基因體的全面調查、並分析應用在混營生態的功能與角色。

國內各項海洋技術及研究發展具有豐碩成果,故海洋資料庫的建構和治理、海洋觀測與數據的方享,便是一大重點。在下午的議程中,有國內的海洋研究所針對了資料庫服務交流概念、架構進行說明與操作展示;而來自政府涉海機構、科法研究單位、以及海洋與環境相關研究中心的各界專家,就相關研究調查成果的應用及管控、海域生態環境守護議題,也展開一連串交流。同一時間在另一會議場地裡,探討的是國際制度下的海洋空間治理,強調國際合作的關鍵與如何實踐;從海洋工程技術暨海洋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海洋與遙測觀測資料解讀,乃至大數據的應用,會中透過與相關產業人士的對話,使與會者們更加瞭解國內現況、關鍵議題及未來推展方向。

另外著眼未來,不能不提及存放於海洋環境中具固碳作用的海洋藍碳,它所形成的藍碳生態系得以調節氣候及海水水質。臺灣海洋大學的跨領域團隊,以社會科學的質性調查等方法,與自然科學跨域協作,深究藍碳的重要性、管理架構與現況、甚至是維持生態系所面臨的法律困境。並期望藉由會議,喚起眾人更重視海洋藍碳及生態永續。

跨領域的交流具體展現在今年會議特別安排的「海洋人文沙龍」,邀請了國內知名的海洋文學作家夏曼‧藍波安蒞臨。從他自由奔放的創作歷程分享,以及他擁抱土地和海洋的深情,觸動著我們牢記海洋永續的思緒與責任!會議尾聲,TOU召集人蔣教授致贈了紀念品,給一路以來帶領TOU成長的國科會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處。相信在愈來愈多人加入TOU、並一同努力下,抵達藍海後,還能看見更多嶄新且美麗的風貌。

你可能也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