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天文學會 2023 年會員大會暨研究成果發表會報導 (2023/5/19-21)

by Yang-Kuang Chao
374 觀看次數

由中華民國天文學會主辦、國立中山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協辦,並且由國科會自然處物理研究推動中心補助及國家太空中心贊助的「中華民國天文學會 2023 年會員大會暨研究成果發表會」於5月19日至5月21日在國立中山大學舉行,不僅吸引214位國內外學者、學生與會,現場還有國家太空中心招募活動與儀器廠商展示和大會工作人員等,盛況空前。

三天的會期在地主國立中山大學蔡秀芬副校長致詞後正式展開。邀請講員德國 Max-Planck-Institut für extra terrestrische Physik主任 Paola Caselli教授,以「Our astrochemical origins」為題,從天文化學的近代觀點,探討天文物理熱門的「起源」問題,和國內研究恆星與行星形成以及太陽系誕生的學者或團隊之間,有相當多的共通課題與交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林佩瑩教授以「Geophysical Imaging of Planetary Interiors: What makes habitable Earth Special Compared to Other Planets?」為題,從地球科學的研究出發,擴展到太陽系行星、衛星和系外行星的世界。國內天文學界雖然有太陽系和系外行星的研究,對於牽涉到更多地球科學領域的行星科學,一般接觸較少。行星科學在本地仍屬於新興跨領域學科,和國內擴張的太空計畫與地球外的太空探測也有密切關係,值得持續推動並介紹給青年學子。本次大會口頭論文報告62篇涵蓋天文科學、業餘天文及科學教育推廣等領域,另有99篇壁報論文和摘要發表,合計161篇,和去年相比成長超過40%。

學會近年持續推動的國家天文台討論會利用第二天中午舉行。上次年會決議由理事會成立的十人工作小組,報告了國家天文台的可能架構以及其發展的步驟與藍圖。工作小組是依據之前討論的重點來進行規劃,因此報告獲得大部分與會者的認同,討論的過程十分的順利,工作小組預計在年底提出國家天文台白皮書,以利後續與相關單位的討論事宜。為鼓勵本國研究人員多使用LIGO/VIRGO/ KARGA的開放重力波數據來進行不同層面的研究,神岡重力波探測器(KAGRA)台灣合作團隊於20日下午,舉辦「重力波數據分析學習班」。此學習班為2023第六屆國際重力波開放數據研討會(Gravitational Wave Open Data Workshop)的後續活動,對象為對重力波數據分析有興趣的學生及各單位的研究人員。這次的課程一共有4位講師並且有12位學員註冊報名。由於配合天文年會舉辦,很多沒有註冊但參與年會的學者也能一起加入。在這次的活動中,報名的外國學生占有相當的比例。不但成功向台灣的學生介紹如何分析重力波,同時向外國學生展現台灣在科學研究的努力及潛力,也幫幾位學員媒介可進行相關研究的指導教授。

第三天會員大會,大會評選出最佳學生壁報論文獎三名,及最佳學生口頭報告獎一名,並頒給獎金;壁報論文獎獲獎學生也即席提出簡短的口頭報告。本次大會順利完成三年一度的新任理監事改選並於閉會前公告,新任的第28屆理監事將在稍後集會選出新任的理事長和常務理監事,並擇期完成交接工作。會議相關資訊與內容可參見本次會議網站:http://www.asroc.org.tw/asroc2023/

綜合檢討本次會議舉辦之成果與效益:全球疫情告一段落,海內外學者參與踴躍。會議論文口頭報告時間遠高過往年的會議並且首次增加了半天的平行議程。籌備委員會在此由衷感謝國科會自然處物理研究推動中心持續的支持與補助,以及各協辦單位的熱情協助,提供了完善的場地與人力支援,還有所有與會者及工作人員,讓本次年會的各項活動得以順利圓滿地舉行!

你可能也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