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運用同步輻射技術  找出單金屬與不同複合濃度多金屬之單原子合成方法

by Yang-Kuang Chao
813 觀看次數

撰稿  /  陳宣豪 (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圖1. 合成單金屬和多金屬SAC

高效觸媒(Catalysts)是催化反應研究重要方向之一,其中金屬觸媒則有高活性、高穩定等優勢,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工業及電化學催化反應。而單原子催化劑(Single-atom catalysts;SACs),具有易分離、優異回收性,以及易於多相催化劑和高度均勻的活性中心,具有最大的金屬原子利用效率,在各催化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目前學界已開發出數種應用於電催化、熱催化、光催化等等的SACs,具有金屬表面無法實現的顯著催化活性及選擇性。不過即便SAC研究激增,但仍存在一些巨大挑戰。首先,缺乏統一原則來規範SAC的組合。尤其每一不同的金屬中心具有不同的化學及電子特性,無法簡單地完成SAC合成。

其次,雖然SACs獨特的局部結構有助於深入理解催化過程中內在結構及性能間關係,但因為缺乏對SAC形成機制的全面性瞭解,無法去調節SAC局部結構,如鍵長、氧化態、配位數(CN)和配位陰離子。

淡江大學尖端材料科學學程助理教授王孝祖分享其研究指出,團隊是將金屬前體(metal precursor)、鹽酸羥胺和葡萄糖溶解於乙醇水溶液中,在這過程,金屬複合物將被葡萄糖主鏈有效分離,確保後續碳化過程可均勻分布金屬中心,再將溶液放置於70°C乾燥12小時,高溫碳化後,熱解的金屬複合物會轉化為單金屬。

最後的研究成果除了成功運用元素週期表中的37種單金屬,合成出單原子催化劑,建立最大的資料庫,更重要的是,研究團隊利用同步輻射技術,分析各一單金屬單原子觸媒與其價數、鍵長、配位數等,完成一系列研究與分析,為單原子研究上提供完整、詳細且微觀上的原子與電子結構。

同時根據分析結果,成功在同一個材料當中,合成出含有12種不同多金屬的單原子催化劑,完成一SACs資料庫,涵蓋單金屬到負和濃度多金屬,並透過相關大數據來提供一原則去瞭解每一不同類型SACs活性中心及位置,可用於未來催化劑合成的合理參考,同時激發對SACs更深度的瞭解,對於未來科學研究,可能發展出更複雜的多金屬相研究,或SACs的發現及優化研究領域,如利用SAC組合元素來控制SAC合成及活性。


參考文獻

[1] L. Han, H. Cheng, W. Liu, H. Li, P. Ou, R. Lin, H.-T. Wang, C.-W. Pao, A. R. Head, C.-H. Wang, X. Tong, C.-J. Sun, W.-F. Pong, J. Luo, J.-C. Zheng, and H. L. Xin. 2022. A single-atom library for guided monometallic and concentration-complex multimetallic designs. Nature Materials. DOI: 10.1038/s41563-022-01252-y

你可能也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