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自然處第三次召集人聯席會議報導 (2022/8/12-13)

by Yang-Kuang Chao
700 觀看次數

隨著部會組織調整,許多業務的制定與推行必須具備更宏觀的視野。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自然處的第三次召集人聯席會議,邀集了各學門召集人及相關領域機構學者,接連著8月12、13日兩天,在淡水將捷金鬱金香酒店密切交流,一同集思廣益。

自然處羅夢凡處長於會議首日開場,即向與會者們說明會內近期推動之政策。其中,少子化的趨勢致使學生人數下降,如何創造學生攻讀自然科學領域的動機,是需要學術界正視的;羅處長並提及會內長期以來鼓勵研究人才的各類傑出獎項改革規劃,以建立更多元價值的遴選管道,研擬精進措施。在培育及掌握人才的思維下,相關的大型研究計畫補助、核心技術人才培育等政策,皆是處內現階段需要凝聚眾人共識的要點。

為使學門之研究推展更為順利,背景資料建構及資源的充實皆相當重要。數學與統計學門便透過學術能量分析,發現許多跨領域研究的利基,像是生態研究、大腸腫瘤研究、可靠度分析等研究主題,統計學門的貢獻已產生亮眼的成果。地科學門則針對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學兩項學術服務平台的整合與延伸,提出精進規劃,以及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而在各學門的重點助攻計畫執行狀況分享方面,形成獨特關鍵研究技術的培養是物理學門的發展重點,化學學門則在跨域研究、以及建立具系所特色研究團隊方面有了具體成果。地球科學範疇下的海洋與大氣學門共同就多重尺度海氣交互作用、海研船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等研究方向努力;大氣學門另與空間資訊學門進行衛星科學的跨學門計畫,擴展衛星對天氣分析之改善、影像在海面及陸地的應用,亦有不少成效。

此次會議的另一特色,是邀請了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等法人研究單位,分享可供學術界運用與合作的研發服務。這些服務不僅提供基礎科學研究使用,更以協助研究者進行關鍵技術突破、乃至產業升級轉型為目標。

而國內研究欲進一步回應社會需求、並邁向國際,以核心價值驅動的跨域學術研究,是國科會林敏聰副主任委員一再強調的。他指出,跨域研究是「協作」而非「競爭」,在以永續驅動的核心價值之下進行人才深耕、厚實學術中堅,並透過人文社會與科技共融,展現「以人為本」的科技成果,將是我們展望及殷切期許的新面貌!

會議次日的跨域交流及綜合討論當中,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與會者在經由意見交換,拋出許多跨域合作的構想,或分享現有資源平台案例與拓展應用的可能性。而面對構想的落實、技術層面問題的克服,與會者們彼此之間的回饋相當豐富。期待下一次的會議交流,能夠見到更蓬勃的跨域交流進展及成果。

你可能也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