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卓越領航研究計畫年度交流研討會報導 (2022/6/10-11)

by Yang-Kuang Chao
1129 觀看次數

科技部為了厚實中堅科學研究人才能量,從2011年開始推動「卓越領航研究計畫」,將適當資源投注於學術領先研究群,以鞏固優勢領域,發展特定領域與關鍵技術,創造科學價值。辦理多年下來,自然司期望進一步加強計畫執行成果之外溢效果,因此於今年6月10日至11日在台南遠東香格里拉擴大舉辦「2022卓越領航研究計畫年度交流研討會」。

強化學術卓越與人才培育  發揮社會影響力

此次研討會乃是國內物理、化學、地球科學、以及數學等基礎科學的研究成果展現,計有近70位學者及研究人員參與。自然司羅夢凡司長於會議開場時談及擴大舉辦交流研討會的嘗試,旨在提供國內自然科學領域研究菁英們「華山論劍」的場域。羅司長進一步指出,將關鍵研究議題以由淺入深的形式進行跨領域交流分享,乃期許達到「追求學術卓越、深化人才培育、發揮社會影響力」之會議目的。

研究成果的極致展現  探索科學真諦

首日上午探討的是生物物理化學相關範疇之研究進展,由臺灣大學化學系陳俊顯教授從植物的光合作用帶出自然界所需的電子傳輸,再談雙金屬電極如何提高電子傳輸效率,中研院化學所的許昭萍研究員進而分享了系統生物學和電荷傳輸動力學的跨領域研究之路。此外,中正大學化生系周禮君特聘教授以臨床醫療檢測等觀點出發,說明智慧化奈米生物感測儀及其應用;中研院物理所胡宇光特聘研究員亦著重於神經科學,透過高速X光三維成像重建構全腦神經網路結構。

在物理領域,亦有其他傑出的研究成果。陽明交大應數系的林文偉講座教授鑑於光子晶體製造的難度,運用馬克斯威爾方程建立高效能的數學模型,以設計新型拓撲光子晶體材料;成大物理系陳岳男特聘教授則致力尋找光子與原子系統中的量子優勢,並提出判定合格量子記憶體的新方向。同樣在新興的拓撲和量子材料層面,臺大物理系黃斯衍副教授便專注於自旋電流與自旋三重態超導體材料的研究。而在人類尚未解開的物理學謎題上,更有中研院物理所的張元翰特聘研究員以量子技術,利用粒子探測器尋找暗物質,清大光電工程所的李瑞光教授則分享了先進重力波探測器的儀器與資料分析研發現況。

掌握環境及應用成果  期盼人類生活更無虞

人類未能有效掌控、亟欲理解的還有氣候的變遷,尤其是與我們生活周遭息息相關的臺灣天氣現象及氣候變化。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吳俊傑講座教授就以颱風活動的數值分析、未來趨勢來探討其與氣候變遷之關係;同為臺大大氣科學系的郭鴻基講座教授則聚焦於臺灣的山區雲氣候,說明山區亂流邊界層之高解析觀測與模擬計畫。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的許晃雄特聘研究員進一步以臺灣為名參與國際計畫,深究全球近年的異常氣候及人為氣候變遷。

而我們腳下所踩的土地,也蘊含著許多值得探索之處,中研院地科所的郭本垣研究員便使用海底地震儀及海底電磁儀,在太平洋以「陣列組」方式追溯地球的演化過程;中央大學地科系許樹坤特聘教授則從琉球隱沒帶西方邊界的地體構造,來看大地震及火山活動;中央大學應用地質所的董家鈞特聘教授以臺北盆地為對象,進行了地質與地層模型不確定性量化及其應用之整合型研究。地球磁場研究是會中另一個關注主題,臺灣大學地質系沈川洲特聘教授經由古地磁的探勘與其他地球內外部因素,分析未來是否真的可能產生地磁倒轉。

會議次日分享的議題依舊精彩!清華大學物理系的果尚志特聘講座教授就二維材料極化子物理進行研究,臺灣大學凝態科學研究中心的林麗瓊特聘研究員亦分析了二維奈米材料作為人工光合作用的原子級設計與表面機制;在材料科學範疇上,陽明交大應化系刁維光特聘教授也研製無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未來這些成果將更有效地應用於人們的生活當中。而東華大學物理系的柯學初特聘教授則強調良好自由基對人體的重要性,並以分子等級探討自由基酵素的催化反應機制、結構與功能之關係。壓軸登場的臺灣大學數學系陳榮凱講座教授,回歸「科學之母」數學領域,分析三維度代數流形幾何及其不變量的分佈,來為兩天會議作結。

突顯研究重要性  引領臺灣航向未來

對於首度擴大辦理此一計畫研討會,科技部林敏聰政務次長於次日會後的綜合座談當中強調,國內卓越的學術研究團隊齊聚一堂,除了突顯個別的研究成果與專業度之外,更要精準且精簡地表達研究之重要性。諸如執行研究計畫的困難度、以及為何成果能得到登上國際學術期刊或學術獎項等的肯定,皆是展現研究重要性的方式。

而在各研究團隊的口頭成果分享外,壁報成果發表與交流也是此次會議的重頭戲之一。首日晚間在壁報展示區的熱絡交流互動,加強了不同領域的合作與連結,更為鞏固學術中堅的整體力量!展望未來,能有更多學術研究界人士主動規劃和組織不同層級的跨域交流或資源共享平台,並加上科技政策面的挹注,使國內科學研究能引領臺灣航向國際之巔。

你可能也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