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企劃3─新進人員專訪】研究路上的閱讀者─鄭堯在書裡為數學動心

by Yang-Kuang Chao
964 觀看次數

採訪 ‧ 撰稿  /  林品婕 (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若以美麗、感動,與深刻形容一件事物,你會想到什麼?這些詞彙,是淡江大學數學學系助理教授鄭堯,用來描述他與數學產生連結的時刻。喜愛閱讀的他,總以感性的態度面對理性的學科,數學之於鄭堯教授,早已跳脫冰冷的式子,反而像是一篇篇動人的小說,「式」裡行間激盪著豐富的感受。

在閱讀間,感受數學之美

考試是每個人學生時期的共同記憶,因為考不好而厭惡數學的故事,也時有所聞。然而,鄭堯教授卻不是如此。他回想最初對數學萌生興趣的時刻,竟與數學考試有關。印象中,那是國中的某一次數學段考,班上大部分的同學都考不好,在一片哀鴻遍野中只有一位同學拿下高分,那卓爾不群的模樣,讓鄭堯教授覺得「好帥!」抱著不服輸的心情,他開始大量練習課本與習作裡的習題,逐漸在解題過程找到樂趣與成就感,為往後的數學研究之路埋下種子。

除了同儕的刺激,鄭堯教授也受國中數學老師的影響。當時的老師不僅教學清楚,也會在課堂中分享數學家的故事,使數學變得有趣而不再抽象,原本就喜愛閱讀古人故事的他,也對數學愈來愈有興趣。「認識數學家,才知道原來數學家也是人,了解他背後的動機和脈絡,數學會親近許多。」鄭堯教授如此說道。

閱讀,也是影響教授走向數學研究的原因之一。正值高三的教授,恰好閱讀一本書籍,書裡提及無限集合可以比大小之概念,打破他的既定印象,在自己先思考可能的方法後,再翻閱書籍解答的瞬間,鄭堯教授形容對於從未接觸過之概念的領悟,感覺彷彿茅塞頓開,令他「很感動」。

當時種下的種子,有了閱讀與情感的澆灌,逐漸萌芽。面對數學,鄭堯教授總滿懷感受。大二那年,當他讀到伽羅瓦理論(Galois theory)訂定一個標準,用以區分五次方程式是否有解,那種感動再次湧上心頭,忍不住讚嘆:「太漂亮了」;研究所時期閱讀的表現理論書籍,融合分析與代數之概念,同樣令他感到心動。即便到現在分享這些事,鄭堯教授的雙眼仍閃爍著光芒。

研究路上,以探索新現象自勉

一次次的感動,讓鄭堯教授的研究路更為堅定。在眾多純數領域中,教授選擇專注在數論與表現理論,或許也是這些讀物的啟發。儘管一般人很難理解純數學,也不清楚該研究對於社會大眾的幫助,教授卻抱持樂觀的態度,分享諸多案例:量子力學剛被提出之時,沒有人能料想到它與電腦的結合與應用;即使是看似純數學領域的數論,也已經有透過橢圓曲線理論進行加密的嘗試。現在社會變遷速度之快,目前看起來與大眾很遙遠的理論,未來說不定會融合在每個人的生活,成為日常的一部分。

被問到目前研究的重要成果,鄭堯教授則是靦腆一笑,自謙都是小成果。語畢,教授沈默了數秒,以一種篤定的語氣說道:「對我而言,我想要找到大家都沒想過的問題去研究,這是我的願景。」教授語氣之肯定,彷彿那年看著同學考高分、決定好好唸數學的國中生鄭堯,對自己許下了承諾,便盡全力朝目標前進,期待能成為拓荒者,在研究裡發現新的可能與現象。

跨領域交流,創造更多機會

目前任職於淡江大學數學學系的鄭堯教授,時常在研究與教學兩種身份上轉換,他以空間作為身份的切換點,在學校處理教學事務,其他時候則專注於研究。兩種身份偶爾也會相輔相成,像是為了備課,在複習、說課的過程愈加熟悉基礎概念或理論,對於研究幫助甚大。

此外,教授也很重視跨領域的交流,期待國內學術圈能提供各領域研究員互相認識、合作的機會,他認為,新的想法很難憑空想像,需要多去接觸、了解不同領域的內容,才能碰撞新的火花。

儘管有遠大的願景,鄭堯教授卻不躁進,依循著對數學的悸動與感受,一步步累積經驗與看見,腳踏實地的走在研究路上。

你可能也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