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自然司第3次召集人聯席會議報導 (2021/8/31)

by Yang-Kuang Chao
602 觀看次數

國內的COVID-19疫情逐漸擺脫陰霾,秉持仍不能掉以輕心的謹慎度,科技部自然司暨前一次聯席會議後,2021年第3次召集人聯席會議在8月31日下午再度於線上舉辦。而在此次會議中,自然司各學門藉由研究計畫的審查、以及有利於未來發展的各項工作規劃,也嶄露不少曙光。

會議首先由自然司羅夢凡司長說明最新政策、延攬經費與延攬人才等作業,以及司內相關統計數據,提供各學門召集人們規劃學門走向與執行項目時更廣泛、實質的參考。羅司長並於會中為計畫之審查措施進行相關討論,引起與會召集人們的許多迴響。整體而言,相關措施的推動與修正,都著眼於讓國內的研究能量更為增加。

此次會議的重點之一在跨領域計畫的審查,會中邀集接受審查的研究計畫學門召集人進行規劃報告。像是衛星科學的跨學門計畫,以地球科學做為基礎,運用人工智慧輔助環境評估,以及台灣近海地質的相關研究計畫,圍繞著台灣的地形、地質作用與自然災害,皆就人們生活之中會接觸及關注的諸多案例進行探討。面對這些未來的問題,防災相關研究計畫更需要跨域的合作及落實,從補足深部地質資訊的不足、減緩地層下陷危機等工作,更有必要性!經過審查,這些跨領域計畫全數通過,並將開始執行。

延續前一次召集人會議上所得到的初步構想,此次會議繼而針對自然科學領域學術能量統計進行了剖析。從全球引文索引資料庫「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WOS)」中分別整理主領域與次領域的統計資料,可以發現國內自然科學領域的論文發表分布,相對高於全球平均,顯見台灣有一定的研究水準。再從各學門研究主持人論文發表概況上來看,物理、天文學、以及材料科學等學門所佔之比例較大。這些統計成果及分布狀況,更能給予各學門評估、擘畫次領域的發展與補強方向。

每季舉辦一次的學門召集人會議,不僅是各研究領域的階段規劃與成果分享,也加強了跨域交流的頻繁度與後續合作可能性。彼此意見的激盪,更是台灣得以在全球繼續提升研究能見度的寶貴資產,相信值得我們持續深耕和努力。

你可能也想知道